9001cc金沙院长 林亚南
2010年10月14日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纪念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原厦门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方德植教授百年诞辰,缅怀他为我国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事业、为厦门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方德植教授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1929年考取浙江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留校任教。1936年破格晋升为讲师。1943年夏,方德植到厦门大学数理系任教授。1951年10春到1952年春天,理学院内迁龙岩,方德植代理数理系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数学物理分系,他任数学系首届主任。1956年,他又兼任厦大海外华侨函授部主任。粉碎“四人帮”以后,年近古稀的方德植在1977年毅然再度出任厦大数学系主任,1984年11月,按照干部年轻化的原则,他离开系主任岗位。方德植教授曾任厦门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和福建省第二届、第四届政协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数学、力学教材编审委员,厦门市科协顾问。1999年4月17日方德植教授与世长辞,享年90岁。
方德植出生于小商人家庭。1924年考取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就读,数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26年,他顺利升入高中。1929年夏,方德植以同等学历同时考取了四所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劳动大学、浙江大学。因为仰慕陈建功、苏步青的学术威望,他选择了浙大。方德植大学时代的课程全是由陈建功、苏步青两位老师讲授的。他的勤奋和才华得到了老师们的器重,两位老师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方德植产生了毕生的影响。
1933年,方德植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同时担任陈建功教授的高等微积分和苏步青教授的高等几何等课程的助教工作。在苏步青的指导下,毕业后还不到一年,方德植就用英文完成了引起国内外同行注目的论文《定挠曲线的一个特征》。这篇文章的论题是法国著名数学家达布于1915年在巴黎科学院提出来的。20多年来,研究的人虽然许多,但结果都不太圆满。方德植对达布的一个公式作了重要改进,取得了圆满的结果。1936年,日本《东北数学杂志》正式发表了方德植的论文。不久,日本和中国的多位数学家将此结果写进教科书。在当时,方德植的论文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苏步青先生兴奋地说:“谁说我们中国培养不出人才?看!我们不是培养出来了!”
1936年,年轻的方德植以优异的科研成绩提前升为讲师,得到教育部的科学论文奖金,并被选拔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的研究员,获得了研究补助金。当时,这项基金是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庚子赔款”设立的,主要用于“公费留学”。方德植认为,搞科研不一定都要出国留学,所以他虽受资助却毅然不出国。在承担繁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为了攀登数学高峰,他埋头苦干,以惊人的毅力进行攻坚,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研究了仿射曼赫依姆曲线,发展了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的射影微分几何学,发现了空间曲线的射影曲率和曲率形式的新的几何意义。这些论文发表在日本《东北数学杂志》,意大利的《数学年刊》和中国数学会举办的外文学术期刊上。
浙大数学系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该系的主要课程都由陈建功、苏步青两位教授亲自讲授,他们负担很重。1936年,方德植在提前升为讲师的当年,就分担了苏步青教授的部分教学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浙大辗转内迁。有一段时间,苏步青教授因送眷属回乡,他的所有教学工作全由方德植一人代授。那时,方德植一人担任五门课的教学任务。
1943年夏,方德植到厦门大学数理系任教授。那时,厦大的数理系实际上就是物理系,教学计划中除初等微积分和微分方程外,再没有别的数学专业课,即使是初等微积分,也是由当时的校长,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主讲,数理系没有数学方面的教授。方德植到校后,开出三门基础课(高等微积分、高等几何、高等代数)。从那时起,二、三、四年级的数学课,几乎全由他一人担任,各课程每年轮流开设.有时他一学期担任四门课。
1948年,原设在青岛的海军军官学校迁到厦门,因没有数学老师,又聘方德植教授兼任。这样,他每周讲20小时的课(其中厦大12小时,海校8小时)。高等学校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下,一个教师担任这么多的课程和时数是罕见的。解放前夕,海军军官学校动员他跟学校一起撤到台湾。方德植教授拒绝了,他决意留在厦门。
从临解放到1950年,数理系由当时的理学院院长卢嘉锡教授担任。抗美援朝爆发后的1951年到1952年,理学院内迁龙岩,方德植任数理系代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数理分系,方德植教授任数学系首任系主任。1956年,他又兼任厦大海外华侨函授部主任。1952年,厦大数学系刚岗成立,当年招生60多人。当时的教师有:方德植教授,李文清(50年日本回国),陈奕培,林坚冰,钟同德(50年留校),张鸣镛,林振声(52年从浙江大学来);辜联昆(49年毕业);林鸿庆,魏祖烈,林鹏程,王子若,洪炳跃,戴锡康等。在方德植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几年里,使一个只有14名教师和极为简陋的图书设备的数学系,随着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而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学界一支新生的力量。1952年-1956年,数学系进行了100多次专题报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厦门大学学报》第一期刊登14篇论文,有12篇是数学。1956年全国论文宣读大会,厦门大学数学系共提交10篇论文,在会上宣读4篇论文。教育部高教司多次表扬了厦门大学数学系培养师资的经验。《光明日报》记者采访,发表报道高度评价了厦门大学数学系的办学经验。当时有些兄弟学校赞誉厦大数学系为“东南的数学花朵”。
在这期间,方德植教授在研究方面给出了曲面的初等形式和射影线素的新定义,发现了一致曲面的特征,研究了曲面的规范曲线,具有高阶奇异点的平面曲线对等。此外,他翻译了苏联希洛夫的《向量分析讲义》,德国布拉希开的《微分几何引论》。1962年,受教育部委托编写了高等学校通用教材《微分几何》。这本书出版后,为不少学校采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985年7月由国家教委召开的几何、拓扑编审会上,还提出了“为适应不同的水平和要求,将方德植教授的《微分几何》一书重印”的建议。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决定将此书每两年重印一次。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五十年代,方德植教授就认识到芬斯拉空间微分几何的重要性,他一方面开始翻译这个方向唯一专著,Rund的《芬斯拉空间微分几何》,一方面组织研究生,青年教师开讨论班,做专题报告,取得初步成果。
1956年,方德植教授带领骨干教师制定了科研工作的12年远景规划,提出要在“大范围几何与分析”这个广阔的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数学学派。不料,研究工作刚刚起步,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国大地,数学系遭到“反右扩大化”的冲击。紧接着拔白旗运动,方德植教授遭到批判斗争,宏伟规划化为泡影。十年动乱期间,方德植教授再次被打入“牛棚”,遭到批斗,身心备受摧残。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重建数学系的困难时刻,年近古稀的方德植教授毅然再度出任厦大数学系主任。在方德植教授的领导下,通过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77年招收数学与控制理论两个专业本科生,1978年招收微分几何、位势论、偏微分方程、多复变函数、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控制理论等方向的研究生,1978年招收计算数学专业本科生,1981年增设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1982年控制理论和计算机软件两个专业分出去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系保留数学与计算数学两个专业,后来又招收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在这期间,为提高教学质量,方德植教授提倡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并身体力行,为大家做出表率。75岁高龄时,他还带领中青年教师亲自为本科生讲授“微分几何”基础课,学生大为感动。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他马上招收了研究生。为研究生和助教进修班授课,一讲就是两小时。方德植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编写。结合自己的科研成就,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文革”后的1978至1988年这十年中,他先后撰写了《微分几何》、《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微分几何基础》、《黎曼几何引论》等14部专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76年,由他负责并亲自撰写其中有关几何学内容五章的《数学手册》出版后,深受欢迎,一再重印。
为了表彰方德植教授的工作成绩,1986年,厦门大学授予他首届“南强奖”一等奖。同时他获得“厦门大学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福建省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83年12月3日,福建省数学会、厦门市数学会为方德植从事数学教育工作50周年举行了庆祝大会。会议表彰了他的卓越贡献。很多受他教益的数学家来电来函,或寄来文章,表示祝贺。美国宾州大学数学系杨忠道教授寄来一篇文章,谈了高等数学对中学数学的应用;复旦大学谷超豪、胡和生夫妇各写了一篇贺文,前者谈了他本人对数学系基础课设置的一些想法,后者是关于调和映照的刘维尔(Liouville)型定理的一篇综述;陈景润则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杨辉-高斯级数》的论文。苏步青先生为他最早的学生之一方德植教授寄来了贺词:筹算纵横五十年,毕生事业一教鞭。春风化雨君应乐,桃李芬芳遍大千。《厦门数学通讯》还专门出了庆贺专辑。1985年12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举行的50周年年会,决定向在数学教学和研究中度过50个春秋的苏步青、柯召、方德植等83位老一辈数学家,颁发荣誉证书。方德植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数学家。
在离开系主任岗位到退休以后,方德植教授坚持进行研究,撰写书稿,一直关心厦门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方德植教授一生从事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事业。虽然多次经受过政治风暴的冲击,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他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勤勤恳恳;他是非分明,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团结同事,有很强的领导才能;他对师生的品质和业务提高的要求从不放松。方德植教授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对提高我国的数学水平,对厦门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鞠躬尽瘁,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历史证明,厦门大学数学学科长期积累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一直在陪伴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厦门大学数学人;以方德植教授等老一辈数学家在五十年代创造的辉煌成绩,一直在鼓励和鞭策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厦门大学的数学学科已经形成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形成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目前,我们有数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在上一轮教育部排名中,厦门大学的数学学科在全国排名15位。2008年,我们和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共五所高校一起获得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和2010年,我们数学学科分别在学校的“211工程”和“985”建设中获得单独立项。近年来,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从美国引进计算数学的教授列入中央“”,每年来学校工作六个月;从美国引进教授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从加拿大引进著名精算学专家、76级系友作为双聘教授,聘请他担任精算学研究中心主任。最近,新一轮的引进申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全职引进闽江学者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同时在学院内部,培养新一代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今天,我们怀念方德植教授,就是要学习和宏扬他热爱科学,发展科学,为振兴我国现代数学,勇于创新,永不停步的可贵精神,培养和激励年轻数学工作者瞄准一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再创厦门大学数学学科的辉煌,为将厦门大学办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