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际著名数学家张益唐教授应邀到我校做题为《从陈景润对数论的伟大贡献谈起》的南强学术讲座(第777讲)。厦门大学“”专家教授主持讲座,校长助理谭绍滨教授为张益唐教授颁发南强学术讲座铭牌。讲座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克立楼报告厅座无虚席。
报告一开始,张益唐教授即说,陈景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是从厦门大学走出来的传奇而伟大的数学家,他对数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很荣幸能到陈景润的母校来做报告,虽然我们现在不用像他当时那样演算几麻袋的纸,也不需要把自己弄得跟书呆子似的,但他痴迷数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值得永远的坚持和弘扬。接着,张益唐教授从哥德巴赫猜想和“1+2”谈起,引出了筛法(Sieve Method),并重点介绍了陈景润证明“1+2”的两个关键点。他说,陈景润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原创性想法的人,他在证明“1+2”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极具开创性和原创性的,所取得的成果至今依然处于世界最前沿。他的一些原创性的方法到现在仍然得到数学界的重视,数学家们在解决很多公开问题的时候都从中得到启发。陈景润的工作和精神对他本人也具有很深的影响,一直激励着自己对数学的执着追求,永不轻言放弃。
学术报告中,张益唐教授注重专业知识与数学历史的结合,注重学术性与公众性的结合,尽量照顾到不同类型听众的需求,博得阵阵掌声。学术报告后,张益唐教授耐心回答了师生们的热烈提问,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进展以及代数几何在相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
7月11日上午,张益唐教授还到9001cc金沙与师生座谈交流,介绍他完成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的过程,分享了几十年来潜心数学研究的心得体会,一一回答了师生们的问题。他勉励学院教师和学生说,做学问要有自信,敢想敢做;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超越;研究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一定要有耐心,坚持不懈。他说,做数学研究,感兴趣、认定了的问题就不要随便放弃,努力了,终会有收获的一天。他还特别提出,非常乐意指导厦门大学的学生和他一起做数论研究,让到场的师生激动不已。
张益唐教授是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之一,他和陈景润院士都是世界著名的解析数论专家,因此,张益唐教授在陈景润的母校讲述陈景润的工作,尤其值得我校师生的期待。他的讲座信息一公布,便在我校师生中刮起一阵“追星”旋风。讲座和座谈会当天,许多师生们就早早到现场等候,争睹数学大师的风采,争相等着请张教授签名、合影。
7月10日、11日,朱崇实校长、张彦书记先后会见了张益唐教授,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和发展建设情况,欢迎张益唐教授能够常来厦门大学做学术交流。张益唐教授的此次到访,为我校师生与数学大师近距离交流创造了机会,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陈景润,弘扬和宣传了陈景润的科学精神。
人物名片
张益唐,华人数学家。祖籍浙江省平湖市,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任教。
2012年底,张益唐完成了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并开展了几个月的系统性检查。2013年4月17日,张益唐将论文投到世界数学界最负声誉的《数学年刊》,2013年5月21日其论文完成同行评审并被正式接收。其论文审稿人对他的论文评价是“证明无误、非常漂亮”,“其证明是对的,并且是一流的数学工作”。
张益唐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个此前没有数学家能实质推动的著名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自然》杂志称其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张益唐教授也因此而蜚声全球,先后获得弗兰克·奈尔森·科尔(Frank Nelson Cole)数论奖、Rolf Schock奖(罗夫·肖克奖)、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Fellowship)。
(9001cc金沙 文\林智雄 陈怡敏,图\高春玲 林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