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卢琳璋:跨越三千里,不问归期
编辑:lzhx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0日

跨越三千里,不问归期

 

卢琳璋

200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平凡又是那么不平凡的一年。在那一年的7月,厦门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正式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从此以后,两校本着彼此信任、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增进合作、促进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校就像两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传递正能量,再也没有分开。我做梦也没想到,那一年的这个协议也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轨迹,让我在这之后的近十年,与当时感觉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而又那么神秘的贵州有了那么多的联系,更有了那么多的牵挂。


受贵州师范大学领导的热情邀请,在厦门大学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2007年初,我离开了厦大比较熟悉的环境,来到了距离三千里之外的贵州师范大学,挂职贵师大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负责引领数学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第一次从厦门飞往贵阳,就让我意识到今后的旅途可能并不平坦。那时候厦门来往贵阳的飞机,每天只有一个航班,而且要在南昌或长沙经停。在我挂职院长的最初几年里,遇到了许多的不适应:饭桌上出现的几乎都是咸辣的饭菜;和你对话的人几乎都用当地的方言;你不得不打交道的人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以及比较长时间远离家庭的烦恼……不过,与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开展的工作,要完成的使命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在那些年,我能感到的最大压力也许是来自我自己。在我部分了解了贵师大的学科建设情况以后,决心到贵州工作之前,我曾向贵师大的领导表示,要为西部的高校尽我微薄之力,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期待。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近十年来,我诚恳用心、扎实工作,把贵师大的学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尽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精心付出努力,终于“超额”完成了我的使命,兑现自己对贵师大的承诺。


回顾我在贵师大的这近十年,首先要感谢厦大的领导和老师,是他们作为对口支援的坚实后盾,让我在开展工作,特别是为两校的师生牵线搭桥时充满信心。感谢贵师大的领导,是他们持之以恒对我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有耐心和勇气坚持下来。感谢贵师大的老师。他们扎根西部,艰苦奋斗,奉献敬业的精神,感动了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他们在这艰苦环境常年的坚持,我想我有什么理由离开。还要特别感谢不惜“三顾茅庐”动员我来贵师大,后来又鼎力支持我、关心我的副校长谢晓尧教授。是他,在我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总是能够伸出援手,为我排忧解难。我更要特别感谢时任常务副院长的游泰杰教授。是他,在我挂职院长的那些年全力协助我,分担了我除“学科建设”以外几乎全部其它的工作。近十年来,待我情如兄弟,让我在贵州一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经过十年的深耕和合作,两校的对口支援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助推贵师大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了稳步的提升,促进了贵师大的跨越式发展。这十年,贵师大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特别是在20137月,贵师大的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贵师大进入了博士培养单位的行列,在人才培养方面上了一个台阶。而后又在2015年,贵师大顺利进入了省部共建高校的行列,为贵师大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为自己能亲身经历贵师大这巨大变化的十年,能为两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做一点事情,能见证两校的合作得到开花结果而感到骄傲。在这个十年,我付出了一点汗水,却得到了许多的收获。2010年,我获得了贵师大师生投票评选“贵州师范大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第一名,推荐参加了贵州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评选;翌年,又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奖牌。在这个十年,我做了一个事业,积累了工作经验,增长了不少见识。特别是,我结交了许多贵州的朋友,获得了他们弥足珍贵的友谊。这些都是我一生中用金钱买不来的财富。

201512月,厦大和贵师大签订了下一个五年(20162020)的对口支援协议。2016年,厦大又和贵州省政府签订了省校合作协议,使对口支援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愿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这新的平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跨越三千里,不问归期。

 

卢琳璋,9001cc金沙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初受厦门大学党委的委派,前往贵州师范大学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2011年起改任校长助理。2007年至今,作为挂职干部,他扎实工作、全心奉献,为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科发展和博士点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贵州师范大学广大师生的尊敬。曾被评为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获贵州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提名、获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奖。

 

(卢琳璋)